【二十四節氣的由來】

傳說中二十四節氣是由神農氏所創。

神農氏先是將一年均分為四立、二分以及二至這八天。

◎四立:
立,有開始之意義。
四立分別為四季之首,指立春、立夏、立秋和立冬這四天,為每一季的第一天。

◎二分:
二分指春分與秋分,這兩天的白天和晚上的時間是等長的。

◎二至:
白天最長的一天為夏至。
晚上最長的一天為冬至。

何謂節氣?

每個月都有兩個節氣,
排奇數的稱為「節氣」,簡稱「節」;
排偶數的稱為「中氣」,簡稱「氣」;
合在一起稱為「節氣」

二十四節氣對人民生活息息相關,讓不同行業的民眾可以藉由節氣來預測氣候的變化以及季節的更替。

大家或許對二十四節氣感到陌生,但節氣劃分的起訖日期,其實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太陽星座。

不過,神農氏觀察的中原地區的氣候和農事,但台灣的地理位置有別於中原地區,所以解讀方法亦不盡相同。

例如:節氣中有「大雪」與「小雪」,但處於亞熱帶地區的台灣,下雪的可能性極低,但仍可藉由節氣來推估季節的更替以及哪些節氣的前後,會「相對」的最寒冷或最炎熱,所以即使所處的地域不同,二十四節氣依然具有參考的價值。

四立的祭祀活動

在古代,在四立這四天,通常會有特殊的祭祀活動。

◎立春:
天子需要齋戒沐浴,並且率領百官在東郊舉行春祭,除了象徵迎春之外,也勸弁百姓勤勞耕種。

◎立夏:
這一天國家會在南郊舉行祭拜的儀式。

民間認為立夏是諸神用來記錄人間是非罪過的日子,因此立夏日不要動用任何刑法,甚至連打罵小孩也要避免。

◎立秋:
皇帝和百官到西郊迎秋,下令開始操兵演練。

因為秋天是肅殺的季節,刑罰處決也多在此季舉行,也就是俗語所說的:「秋後算帳」。

◎立冬:
在北郊舉行祭祀,並且處理一年各官員百姓的賞罰撫恤。

Facebook Comments